古代纪年月日时常识 常用干支纪年月日时

八字注解 阅读:342 2021-03-09 11:51:18 评论:0
现在我们国家通常使用公历来纪录年月日,这种方法是全世界通用的,不会造成国家间交流上的误解和麻烦。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我们国家其实是有一套独特的纪录年月日时的方法的,而且非常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纪年月日时常识吧。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年月日时常识 常用干支纪年月日时
古代纪年月日时常识中,纪年方法有好几个。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法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

古代纪月方法

 古代纪年月日时常识 常用干支纪年月日时
古代纪月有三种方法。序数纪月法:用序数词来纪月的方法。如《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正月配寅,依次类推, 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农历时节纪月法:农历各月还有月令别名,常见的有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古代纪日方法

 古代纪年月日时常识 常用干支纪年月日时
古代纪日法分为以下几种。序数纪日法:用序数词来纪月的方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介绍了这么多古代记录年月日时的方法,其实其中最为常用的还是干支纪录法。因为干支纪录不容易重复,这种方法在古代特殊的背景下也十分简单易懂。了解古代纪年月日时常识对了解古代传统,了解命理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明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3.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