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尔族的文化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尔族。“***尔”是***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总人口达987万人(2009年),其中新疆***尔自治区的***尔族共计941.3796万人(2006年),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根据史籍记载:维 ***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 (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以后才改为“***尔”,沿袭至今,是“团结”、“联合”之意。 ***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 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尔”是***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尔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族使用***尔语,该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尔族人民曾先后使用过古突厥文、回鹘文、古***尔文等。公元10世纪***教传人后,逐步使用以***字母为基础的***尔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20世纪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以***字母为基础的***尔文。
关于***尔族的族源,说法不一。***尔民族人按自己的发展史记载。本民族与突厥族同出与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单于的两个王子发生争斗分裂,带领自己的部下逐渐形成了突厥和回鹘两个不同的民族,回鹘就是维族的先民,所以***尔语与其他的突厥族语言基本相同,只是发音上有所区别,www.yw11.com包括远在小亚细亚的已经与当地民族融合很久的土耳其语都和***尔语基本相同,***尔族人到土耳其一个月就可以完全学会土耳其语和阿塞拜疆语,他们听这两种语言与听哈萨克等民族语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是在听方言。而许多民族学家错误的认为其先民是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丁零以迄铁勒。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文献中对“***尔”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4世纪写作“袁经”,6世纪末、7世纪初写作“韦纥”,788年以前写作“回纥”,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改写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写作“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回部”或“缠回”等。还有人认为其族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呼揭”、“乌揭”,甚至远古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土著民族。
唐三年(744年)回纥消灭突厥汗国,居住在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沿岸的回纥人建立了回纥汗国,其统辖范围包括贝加尔湖西南、叶尼塞河上游、阿尔泰山西南、天山以北、兴安岭以东等广大地区,后曾占领过天山以南部分地区、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锡尔河)、拨贺那(今费尔干纳)等地,与唐朝长期友好,曾两次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并与唐多次和亲。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除一小部分留在原居住地外,绝大部分被迫进行大迁徙。分南下与西迁,南下主要分为二支,其中一支奔向河西走廊,与早在武则天时南渡大漠而徙居于河西的回纥部众聚合。建牙帐于甘州(今甘肃张掖),被称为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
咸通二年(872年)在甘州自立可汗,11世纪上半叶为西夏击败,后又为蒙古所统治。他们长期繁衍生息,今甘肃省的裕固族,这一支回鹘人的后裔。另一支回鹘部众来到天山以北,以西州(即高昌,今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其政权一直存在到元朝中期,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生息,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这一部分地区今天的***尔族。西迁的第三支回鹘人进入中亚地区,和先于他们进入这一地区葛逻禄等部汇合。因其活动于葱岭以西,史称葱岭西回鹘。
在9世纪末到13世纪初,这一支回鹘,联合其他突厥语系部落建立政权,称为喀喇汗王朝,其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伊犁河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东、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围、锡尔河中游和阿姆河中游的以东地区。他们与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在长期生息中逐步发展为这一地区的近代***尔族。***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另一说认为***尔族自古就生活在新疆境内,后与西迁的回鹘人聚合发展成近代***尔族。
辽保大四年(1124年)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建立“西辽”,辖地包括今新疆及迤西地区,
1211年为乃蛮王屈出律所灭。
1218年蒙古灭乃蛮,其间今新疆的***尔族先后受西辽与乃蛮贵族的统治,
1234年并入蒙古察合台汗国。
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察合台汗国灭亡,新疆境内分裂为许多割据政权。
17世纪初,天山南部建立了叶尔羌汗国,与清朝维持着朝贡贸易关系。
1678年,康熙十七年,由于白山派和卓勾结准噶尔蒙古贵族攻入南疆,叶尔羌汗国灭亡。
清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1755~1757年)清朝平定了准噶尔之乱。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新疆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实行军事管制制度,
光绪十年(1884年)正式建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尔族同各族人民一起,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分裂,进行了长期斗争,进一步加强了抵御侵略和***的力量。历史上***尔族的政治家、学者、翻译家如廉希宪、阿礼海涯、桑哥、安藏、贯云石、鲁明善等,都对祖国作过很多有益贡献。
***尔族的传统节日
***尔族一般分布在新疆地区,是我国的56民族里比较具有民族色彩的族群之一,***尔族的人能歌善舞,在长相上也与汉族人不同。对于***尔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你可否了解呢?他们的节日有什么特色呢?想知道的话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1.肉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教三大节日之一。***教法规定***教第9月是颂降天启“古兰经”经文之月,是一年12个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个成年***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房事等。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随节日礼拜的结束,从高高的唤礼塔上“纳各拉”鼓和哨纳声骤然而起,人们走出礼拜大殿自发的踏着欢快的乐曲声,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一般***尔族妇女不参加聚礼。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民族式点心、糖果、干果、水果等。人们身着节日新装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贺。在肉孜节期间民间有各种游艺活动,“巴扎”即市场非常热闹。 关于肉孜节的起源,***尔民间有这样一个宗教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次闹灾荒,孩子们由于饥饿啼哭不止。母亲们无奈,把拳头大小的卵石放进锅里煮,哄孩子们说:“妈妈给你们做‘兄古提麻克’(一种饭食,用玉米面做成,形状像窝窝头,水煮,吃时带汤)吃”并不时地用木棍戳一戳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相信还没有熟,还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们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了,闹着非要吃不可。母亲们没办法,只好揭开锅盖还想用木棍戳给孩子们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进去。母亲们很惊奇,仔细一瞧,原来锅里煮的卵石都变成了可以用来充饥的“恰玛古”(即蔓菁)。人们相信这是神灵为了拯救他们而显示的奇迹。人们奔走相告,彼此祝贺得救,载歌载舞,***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以各种娱乐的方式欢庆,感谢***的恩典。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以同样的方式纪念,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2.冒路德节:
冒路德节,又叫圣纪节。每年回历三月二十日为纪念***教创始人——***的诞生日而举 行的节日。***教徒为了纪念***创立***教的功德,在他诞生的那天举行***,以后逐渐演变为***教的节日。这个节日多由***寺毛拉主持。节日当 天,虔诚的***纷纷到***寺礼拜,听阿訇们念经,赞颂圣祖***的功绩。还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围的邻居请到家里举行小形的聚会,并准备油饼,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间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放一些洒了香水的棉花,阿訇边念经边对着棉花吹气,最后参加仪式的每一个人拿起一小团棉花闻一闻,便放进口袋里。临走时 还拿上一点糖果,回家后分给家里人吃。
3.努吾若孜节:
努吾若孜节也叫“撒拉哈特曼节”。“努吾若孜”一词是波斯语借词,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阴历每年3月21日是***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突厥语系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它的内容是辞旧迎新,希望春天能带来吉祥幸福。在过节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每一个村落的所有人集体做“库节”即“努吾若孜饭”(几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悦。做“库节”一般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加大米、小麦等7种谷物在大锅里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余。此外,节日里,还举行各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比如,把一个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后,便脱掉棉衣,给他穿上单衣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还举行麦西热甫、赛马、叼羊、拔河、摔跤、野游、唱歌、赛歌、猜谜语、荡秋千、作游戏等各种娱乐活动。到了晚上,年青人带着火把,唱着“努吾艺孜歌”挨家挨户的祝福,节日一般持续三天,过节后开始春耕播种。至今很多地方的***尔族仍在过此节日,尤其最近5、6年以来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民间越来越重视这古老的节日,***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举办规模宏大的努吾若孜节文艺晚会,使节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巴拉提节:
巴拉提节是***尔族源于***教的节日。民间也叫“油葫芦节”,多在“肉孜节”前45天举行。在***教历8月15日,在巴拉提之夜诵经、礼拜、祈求***恩赐、赦免。节日期间不举行会礼,不互相拜年,最大特征是通宵念经,炸油饼,到墓地祭祀祖先。晚上,各家都将油葫芦拴在一根杆上,聚在一起高唱“巴拉提歌”,并点燃后任其落地,大家群起用脚踏碎此油葫芦,表示消灾灭祸。现在大城市里已见不到过此节日的***尔人,在农村可以见到。
5.白雪节:
白雪节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趣的娱乐节日,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时举行。当下过初雪之后,几个朋友经过商 量,联名写封雪礼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临祝贺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后要求收信者以白雪节的习惯举行一次娱乐晚会,并提出晚会活动的内容,请其中一个人直接 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在送信人离开之前,如主人没有发现,就要按信上要求举行初雪晚会。如果送信人当场被抓住,初雪 晚会就要在送信人家中举行。晚会内容包括朗诵诗、唱歌、跳舞、音乐演奏等。
6.都瓦节:
都瓦节,也叫“超度孽鬼节”,一般在各自的家里请一些宗教人士和亲朋友好一起念经祈祷,最后到墓地为死去的亲人祷告。此节日规模不大,在喀什、和田等地过此节日,类似汉族的清明节。
7.古尔邦节:
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古尔邦节的那天早晨,几乎每家都要宰羊,因此也叫宰牲节。宰杀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
8.库尔邦节:
库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库尔邦”是***语的音译,意为“献物”或“血祭”,学术 界意译“宰牲节”。库尔邦节像肉孜节一样对***尔族来说是一个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节日前人们准备各种年货的同时预先买好作为“献牲”的牲畜。家境稍好一 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宰牛、宰驼均可),节日当天早晨,人们首先进行沐浴“大净”,然后洁衣盛装到较大的***寺,参加聚礼。节日礼拜结束后,人们直接上 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并把坟头上的枯木拔去,栽根新枝,这叫作“换哈达”。人们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宰羊。宰杀的牲畜肉不能出卖,但可以 给穷苦人“施舍”一部分,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节日期间首先要给长辈拜年,然后和亲朋好友相互登门贺节拜年,每家餐布单上摆满各种节日食品,共餐同饮,吹 拉弹唱,大家一起娱乐。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三天。关于库尔拜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根据古代***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传说:据说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 ***(即***),“启示”他宰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作祭礼,以试他的虔诚。先知易卜拉欣醒来后将梦境告诉了儿子,伊斯玛仪欣然同意受宰,以此表示对****** 的忠诚和顺从。当先知易卜拉欣遵循***之命把儿子带至米纳小正要举刀宰杀时,***又命天神送来一只公羊代替,这一天正是***太阴历12月10日,此后, ***人为了纪念***的显灵和先知易卜拉欣父子的虔诚,***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每年此日杀牲血祭,相沿成习。公元七世纪初,***创立***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 教历(即回历)的12月10日定为“库尔邦节”。
9.拜拉特节:
又称“油葫芦”节, 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节日夜晚,居民多烧油葫芦,因而形成满村灯火的节日盛景;宗教人士则通宵念经。
***尔族的风俗习惯
对于***尔族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新疆人吧,那里有很多葡萄,是瓜果种植的好地方。但是***尔族的风俗习惯你有了解过吗?***尔族有很多风俗习惯,她们在饮食、服饰、建筑方面都与别的民族不同。想要详细了解***尔族的风俗习惯的朋友可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历史
***尔族的先民可追溯至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一世纪末逐渐向南迁,以后便与当地一些古代民族相融合。一千多年前,***尔族的先世铁勒是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唐朝三年(744),回纥以鄂尔浑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游牧的回纥汗国,与唐朝保持友好的从属关系。 公元788年回纥改称回鹕,9世纪,回鹕大部分西迁入高昌、龟兹、于阗以西地区,在与当地民族长期相处中,还融合了部分吐番人、契丹人等,吸收了蒙、汉、藏等民族成份。逐渐发展为近代***尔族。西迁的回鹕人曾先后在中亚和新疆地区建立过喀喇(哈拉)汗国、高昌王国,并参与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的活动。
饮食
***尔族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 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羊肉串与手抓饭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烤肉槽是烤羊肉的必备炊具,是由铁皮砸制而成。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有无数通风洞孔。用无烟煤或木炭 作燃料。烤肉串时,点燃炭火,待烟尽火旺时,即将串好的羊肉串架在槽上烘烤。 烤羊肉串用的铁杆子也很别致,是将30厘米长的3号铁丝砸扁,一端加工成尖形,一端安装木柄。先把洋葱末拌和腌约半小时的鲜羊肉块串在铁钎子上,架在铁槽 上烘烤。然后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五分钟左右,翻动肉钎再烤另一面,并撒上调料,烤数分钟即成。 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有的食者一次能吃十几串,特别是到了冬季,人们坐在烤肉槽前,既有红扑扑的炭火取暖,又有香喷喷的羊肉 串解馋,真是妙趣横生。近年来,这一色味俱佳的***尔族的传统小吃,已经走出家门,遍及京城,深受人们的欢迎。 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其主要原料为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再放洋葱和胡 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盐加水。20分钟后,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40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晶莹,味香可口,很有营养价值。 典型食品:***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 馓子、银丝擀面(***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礼仪
***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如果在瓜果飘香的夏季和秋季到***尔族家作客,摆在你面前的不仅有馕茶等,而且还有红沙瓤的西瓜,或者粉瓤、绿瓤和甜瓜。若是到农村作客,淳朴善良好客的***尔族农民,会将各种水果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尽情地享用。如果天色晚客人起身告辞时,热情的主人总要盛情地挽留客人住在家里。如果有客人住宿,总是拿出最好的被褥给客人用。***尔族家家户户都有备用的被褥。第二天清晨主人要早起,为客人准备早安,求胡大保佑客人。 如果是贵客和远道而来的亲戚到家,有条件的家庭要宰羊热情款待客人,***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条件差一点的至少也要一只鸡,用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一家来了客人,亲友邻居轮流相请。吃饭时家里来了客人,就是客人已吃过饭,主人也盛情邀请客人与他们一起共餐。
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 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择偶 男孩的父母首先从亲友邻里、乡里,其次从外村异乡为儿子物色对象。选中之后,就通过别人告诉儿子,征求儿子意见,若儿子无意见,即可选定。男孩也可以自己 物色对象,但须经父母同意。总之,父母的意见起决定作用。有的女方家若对某家的儿子有意,也可托人向对方表明。在***尔族中也有托媒人替子女物色对象的现 象。 说媒 姑娘选定后,男方的父母请亲友到女方家说媒提亲。女主的父母要热情接待来客。若合女方父母意,便可订亲。 订亲 订亲仪式。***尔语称“达斯提汗塔西拉西”或“克其克恰义”。男方家准备二、三块衣料、九个馕、一些糖果、一块茶等礼物,男方的母亲在一些女性亲友的陪伴 下前往女方家,这时双方的母亲就正式认了亲。女方家备餐热情招待来客。招待完后男方的母亲将带来的礼物一一呈上,表示谢意,并商订讨论彩礼和正式订婚的日 子。
节庆
***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肉孜节 ***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教规定成年的***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聚集在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糖果、点心等,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熙熙攘攘,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贺,男女老成群结队出来游玩,各种娱乐场所同时开放。在南疆还有说评书的,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即***),“***”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公元七世纪初,***创立***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教历(即回历)的12月10日定为“古尔邦节”。节日期间,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宰驼,因此也叫宰牲节。宰匀的牲畜肉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节日第一天早晨,人们到***寺去作聚礼。节日礼拜结束后,人们上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过去按传统,在古尔邦节里把作为血祭的牲畜宰好后,***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将其肉分成三份:一份作为“施舍”分给孤寡老残和穷苦人,一份用来招待客人,一份留作自己享用。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施舍”的旧俗已趋于淡化了。
建筑
***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尔族的建筑物有其独特风格。房屋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室内凿壁龛,并饰以各种花纹图案。旧 式房屋多系土木结构,窗子较小,房顶开一个窗,通风采光差;室内进门有一连灶土炕,用来做饭取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住房质量逐渐提高,有的住进了楼 房。即便是自建的平房,一般也比较宽敞明亮通风。厅室布置整洁朴雅,四壁呈白色泛蓝,挂的壁毯,靠墙置床,被褥均展铺于床罩或毛毯之下,床上只摆设一对镂 花方枕。室中央置长桌或圆桌,家具及陈设品多遮盖有钩花图案的装饰巾,门窗挂丝绒或绸类的落地式垂帘,并衬饰网眼针织品。地面多装饰民族图案。***尔族人 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整个环境显得雅静、清新。
服饰
花帽,是***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和中亚文化的影响,***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绣制花帽,有多种方法:丝线平绣、十字花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钩花刺绣、扎绒刺绣以及刺、扎、串、盘综合绣等。维族妇女先在四瓣帽面上绣出多彩的纹样图案,然后将四瓣帽面以顶为中心缝合起来并衬好帽里,套在木制帽模上成型,最后镶上黑绒布边,便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花帽。 “奇依曼”花帽色彩绚丽,针迹细腻。它用金银彩线绣制,还缀有各色塑料小珠子。小伙子,姑娘戴上它,在荫凉的葡萄架下弹唱起舞,显得潇洒自若,充满活力。 ***尔族花帽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尔族人都要精心绣制或选购小花帽装饰打扮自己;有的还将花帽高挂在屋内壁间,以增添房间陈设的艺术情趣;有时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和来自远方的宾客。
宗教
***尔族古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
10世纪中叶喀喇汗朝萨图克·布格拉汗归信***教后,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地区改奉***教。
13世纪初阿克苏、库车、焉耆地区***尔人改奉***教。
14世纪时,天山北路伊犁、塔城等地区***尔人改奉***教。
公元10世纪末至16世纪初,吐鲁番、哈密等东疆地区***尔人改奉***教。
当前,***尔族多数信仰***教,多属于逊尼派。
禁忌
***尔族的饮食禁忌与***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东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3.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