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八字注解 阅读:239 2021-04-02 12:55:51 评论:0

在佛教中,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而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会把夜称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即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一起来了解下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现在元宵节的风俗渐渐沉寂了,人们了解的风俗是要吃汤圆或元宵。然而在很久以前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和喜庆的节日。小编整理了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供大家了解元宵节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1、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为舞龙灯或龙舞,在元宵佳节里,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来求得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春灯谜等,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在元宵节这一天,以前的人们都会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便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灯谜。

3、踩高跷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而中国各地的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

4、吃元宵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5、中国情人节

提到中国情人节大部分人会想到七夕,其实元宵节也是我国情人节之一。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古代年轻女孩生活在深闺之中不能轻易外出,只有元宵佳节时,才可名正言顺出门赏灯,因此元宵节成为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的时机相互认识,或相见幽会。

红楼梦里过元宵节的那些风俗


历代文人墨客都会写关于元宵的文章,《红楼梦》也是如此。《红楼梦》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元宵节是红楼梦里被写到最多的一个节日,一起来了解下红楼梦里过元宵节的那些风俗。

1、省亲

看多《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有一回是写元妃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省亲,因为春节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一般走亲访友都必须在元宵前完成。虽然元春是宫妃,但是她内心有自己的礼制。这次历时6个小时的省亲,也是贾府最繁华鼎盛的标志。

2、看社火花灯

《红楼梦》中有描写到,甄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结果不慎丢了孩子,由此可见当时看社火花灯的盛况。看社火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现在都叫“元宵灯会”。

3、春灯谜

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大地回春之际,贾府的人们除了看社火花灯,也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灯谜又叫春灯谜,举办此活动一是为了活跃家庭节日气氛,二是长辈们可以借此考问晚辈们的学识。这些灯谜会带有神秘色彩,具有预示手法,是书中人物性格和文化涵养的写照。

4、放烟火爆竹

《红楼梦》书中有写到元宵节燃放烟火爆竹的场面,荣国府元宵夜宴众人酒足饭饱后,又即兴做了击鼓传梅游戏,最后贾母便吩咐人放烟火爆竹。小说中有一大段生动传神的描写,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说话之间,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的满天星,九龙入云,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碎小爆竹。”

元宵节的灯谜及谜底


元宵是团圆喜庆的节日,猜灯谜是元宵节重要的风俗之一。从宋代开始,很多文学家都是制谜高手。这里整理了元宵节的灯谜及谜底,供大家娱乐和参考。

一、元宵节的灯谜及谜底

灯谜:不冲动,打一个皇帝的名字。

谜底:李治,取“理智”的谐音。

灯谜:皇帝蒸饺子,打一成语。

谜底:御驾亲征,灯谜的意思是皇帝亲自蒸饺子,御驾指皇帝,征字取“蒸”的谐音。

灯谜:什么鱼吃不饱饭,打一个动物。

谜底:鳄鱼,取谐音“饿”字。

二、出自《红楼梦》的灯谜及谜底

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爆竹。

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风筝。

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谜底:佛前海灯。

灯谜: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谜底:算盘。

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谜底:砚。

声明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3.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