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八字注解 阅读:342 2021-04-02 13:40:18 评论:0
在新疆***尔族自治区有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信仰萨满与***教,过着自己民族的生活。他们便是哈萨克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哈萨克族有什么民族特色呢?哈萨克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又有哪些风俗习惯?今天起名网的小编与大家分享哈萨克族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让我们一起走进哈萨克族,感受他们的民族文化。

哈萨克族简介



 
       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国哈萨克族有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800万。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尔自治区,其使用的哈萨克文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哈萨克文。

       哈萨克人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与古代历史上的游牧部落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赛人、乌孙、克烈、乃蛮、钦察汗国(12世纪末~13世纪)等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哈萨克族最初也成型于突厥化国家白帐汗国。

       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历史上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大部分哈萨克族定居在城市。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哈萨克族的历史  
   
       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由古代乌孙人和突厥人的后裔组成、后有12世纪初西迁的部分契丹人后裔和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的若干部落以及15世纪脱离乌孜别克汗国东迁的部分操突厥语的游牧部落长期融合而成。哈萨克人除少数从事农业生产外,绝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终年生活在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他们放牧、运输、远行,甚至是生活上都离不开马。每个哈萨克人都以善骑骏马为荣耀,以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为自豪。名贵的伊犁马是他们的骄傲,2000多年前因其矫健俊美被汉武帝誉为“天马”。

哈萨克族的服饰

        哈萨克人长期逐水草游牧,多生活在山区、戈壁和高寒地区,因而哈萨克人民的服饰,也都带有较浓的高寒草原上畜牧生活的特征。他们的服饰很多是因牲畜的皮毛制成,其中使用最广的是羊皮。为了便于乘骑,服饰一般都比较宽大结实,经久耐磨,衣袖长过手指头。皮大衣有带布面和不带布面的两种,不带布面的叫“桶翁”,带布面的叫“衣什克”,还有一种絮有骆驼毛或绵羊毛的大衣叫“库鲁”,下雨天也当雨衣用。随着季节和年龄的不同,牧民在冬、夏两季选择不同的服饰。冬天主要穿各种兽皮缝制的衣服,用以保暖;夏天穿布衣,求其凉爽舒适。哈萨克族的穿衣,不但与生活环境有关,而且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男服讲究潇洒、实惠、舒适、方便,女的还讲究美观。

哈萨克族的宗教

       哈萨克族曾经信仰过原始宗教、佛教、景教等,后来才信奉了***教。即使在信奉***教以后,他们仍然还保留着不少原始宗教的遗迹。如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和萨满教等。公元8世纪,***教开始传入哈萨克草原,到15世纪以后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中,带有较浓厚***教色彩的节日主要有两个: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哈萨克族的禁忌

       哈萨克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骑着快马直冲主人家门,因为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做客时,不能坐在主人放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上天赐予的,是圣洁的;在毡房内不要坐床,应盘坐在地毯上,最好不要把两腿伸直,也不要脱掉鞋子;在交谈和吃饭时,不要剪指甲和打哈欠,否则就是对主人的极不尊重;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瞧不起他;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后不要乱甩手,而应直接用毛巾把手上的水迹擦干;还有不能当面夸主人家的孩子尤其不能说他的孩子“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追打主人家猎犬和看门狗,也不要当面清点主人家的牲畜数量;不能跨越拴牲畜的绳子;走路时遇到羊群应绕道而行,更不能骑马直冲羊群;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在把人当作牲畜清点;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之肉孜节 (开斋节)

        肉孜节,这个名称是波斯语音译,是***语音译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所以,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此节虽源于***教,但现在已变成了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在斋月里,***教徒们要履行的义务之一就是封斋。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封斋30天。在摘月里,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直到太阳落山,做礼拜后才进食。

         30天封斋结束,就是为期3天的肉孜节。肉孜节的第一天,举行完了群众性礼拜活动,节日就开始了。这天,哈萨克人就像过纳吾鲁孜节一样,整整3天你家我家地串门。过节时,男女都要穿上新衣服,晚辈定要给长辈拜节,且家家户户都准备丰盛的食品。这些食品大都是在斋月最后一个主麻日(星期五),也就是说离开斋节剩下几天的时候开始做的。以油炸食品为主。这一天人们除了走家串户拜节之外,还举行节日仪式,进行哈萨克族的传统娱乐活动。由于这个节日的时间是安***教历法进行推算的,所以,每年都回提前10天。这个节日曾是3天逐渐变成一天。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之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牲”,故又称“宰牲节”、“献牲节”,或“忠孝节”。古尔邦节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在***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举行,以举行会礼、宰杀牛羊、聚餐为主要内容。

  古尔邦节的主要内容有:(1)举行会礼,***们聚集在大***寺或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2)宰牲,一般的***都在节日之前准备好到时要宰杀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须健康,分骆驼、牛、羊三种,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宰杀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别留作自用、赠送亲友以及施舍给穷人。

  会礼是古尔邦节的核心内容之一。***沐浴更衣后会聚于城市中心***寺或宽畅的郊野举行盛大会礼仪式,以诵读《古兰》和纪念先知、赞美圣贤为主要内容。各地***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会礼后进食。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之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来自波斯语,是“年头或元旦”的意思。也就是说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出街来临。这天www.yw11.com起名网,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中国农历“春分”。关于纳吾鲁孜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人们在信仰***教以前崇拜拜天地诸神,而这个节日与天上的星座有密切关系。人们以为,白羊座是造福人类的主神,儿双鱼座则是人畜的病原。“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座降落,白羊星座升起的时候,人们选择在这个时辰过节,会带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鲁孜”也就有了“送旧迎新”的含义。

        哈萨克人把从这一天开始的新月叫做纳吾鲁孜月。纳吾鲁孜节草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浓郁,哈萨克人将它作为新春佳节隆重地庆祝是有道理的。古时候,哈萨克人在纳吾鲁孜节这一天要举行“纳吾鲁孜节仪式”,开展娱乐活动,比如,男女混合摔跤、绕口令、猜谜、合唱《纳吾鲁孜歌》。

      《纳吾鲁孜歌》的产生与纳吾鲁孜节有关,是哈萨克人习俗歌的组成部分,表达的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为了送旧迎新,希望丰收,纳吾鲁孜节这天,哈萨克人家家都做年粥(Nawrz koje)。年粥是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酸奶疙瘩7种食品做的(也可以更多,但因为7对哈萨克人来说是吉数,所以用7种),叫“纳吾鲁孜饭”(Nawrz koje)(naweriz koje dep jazilgane jon !) bul men jagian tuzetilde 。做罢年粥,人们还要效用过冬的马肋肠、马肥肠、马碎肉肠、马脖肉、马做骨肉。这天,人们还成群结队地从一个牧村到另一个牧村,走家串户,吃“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11月冬宰的牲畜头一直存放至纳吾鲁孜节献给老人,老人就会祝福说:“愿你牲畜满园,奶香满园”(哈萨克语原文Oriseng malga tolsen,dastarhan dange tolsen)。纳吾鲁孜节就有了别样的意义。谁不想得到老人的祝福,谁不想得到最好的祈祷。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之圣纪节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语称“冒路德”节,相传,***(约570一632年)的诞辰和逝世都在***历3月12日,***为纪念先知***复兴***教,遂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宗教***,后逐渐演变为***三大宗教节日之一。节日活动通常由当地***寺伊玛目主持。届时,***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到***寺礼拜,听阿訇念诵《古兰》启示,讲述***历史和***复兴***教的丰功伟绩。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之食俗

        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他们制做的马***是名贵的饮料。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食、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特别喜欢马***。马***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之礼仪

        哈萨克的礼仪即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特点又有***教特色。哈萨克族的人生礼仪极富有游牧文化特色。他们十分重视新生命的诞生。婴儿出世后往往举行三天庆祝活动,视为摇篮礼。哈萨克族的婴儿一般是在摇篮里长大的,所以哈萨克人在婴儿出生7~10天后要举行将婴儿放入摇篮的仪式。届时,主人家宰一只羊,邀亲友、邻居家的妇女参加,同一天还举行命名仪式。来参加这两个仪式的妇女每人都要将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衣服送给婴儿,还要给孩子起一两个名字供主人选择,或者由毛拉给孩子命名。主人热情招待来宾,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向孩子祝福。如今,这一仪式多在婴儿出生40天后举行。在男孩5~7岁时一般还要举行割礼。哈萨克非常重视割礼,仪式规模十分隆重。除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有骑马礼等。

久别的亲友见面时,大辈见小辈接吻;年岁相当的见面时拥抱;若挚友见面,妇女施拥抱礼,男人行握手礼,即双方两只手掌对手掌握手。一般人见面必须热情问候并握手。这在王树桥的《新疆礼俗志》中早已指出:“戚友远别,相会必抱持,交首大哭,侪辈握手,搂腰”,“尊长见幼辈,则以吻接唇,口霎喋有声。”并还进一步指出“少不剃须,唯常剪唇髭,便汤饮,十日一剃发,三日一削爪,同于洋俗。”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之婚俗  
   
       哈萨克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历史上也有过一夫多妻制,但这些现象主要存在于贵族和富户中,哈萨克旧时的婚姻具有浓厚的买卖婚姻性质,所以以女为贵,注重门第,彩礼也因门第差别悬殊,富者赠骆驼百峰,相当于500匹马或1000只羊,贫穷人家,男方也要给女方送“吃奶礼”“成婚礼”以及衣物等等,贫穷人家有“换门亲”的习惯,以抵消彩礼。哈萨克的婚姻制度一般是终生的,通常不允许离婚,旧时还有“安明格尔”的婚姻制度,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遗俗,妇女死了丈夫后,如果要求改嫁,一定要嫁给亡夫的兄弟或近亲,或在本部落中为其选择一人,若此人不同意娶她,才可以自由改嫁,通常中年妇女丧夫后,大都不再改嫁,不愿改嫁的寡妇,被认为是有德行的,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称颂。
   
    哈萨克人注重部落外通婚,这是哈萨克人为繁衍人口自然形成的优生制度,同一部落的人一般不得通婚,如果通婚必须在七服以上,还须征得部落的长者同意,联姻的两家人还需要有七水之隔,不管是否父母所生,只要吃过同一女人的奶水,就如亲兄妹,不能结婚。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之丧葬习俗

        由于哈萨克族信奉***教,其葬礼基本上按***教教规进行。哈萨克族十分重视葬礼,葬礼大体上分为临终前请,毛拉念经“赎罪”、整容、挂旗吊唁、报丧、奔丧、出殡、送葬、哀悼、祭祀等一系列活动,全部过程甚至要持续一年时间。
哈萨克族实行的是无棺土葬。“埋体”被净身后,用白布缠裹,直体仰身,头北脚南,面西朝向圣地麦加方向入葬www.yw11.com起名网。墓穴一般是先挖一个直土坑,在直坑的西壁再挖一个洞穴。安放完毕,用土坯树枝先封住侧洞,然后往直坑中填土,最后在墓上堆石成丘。坟的外形是长方形,周围建有坟墙,有门可出入,形似毡房。坟前立碑。死者去世周年时,要重修坟墓。普通人的坟墓用石块垒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用土坯砌成圆形或方形墓冢。有声望的死者,还在坟上用砖石砌起高塔。
男性死者生前骑乘的马,要被剪去马尾、马鬃,或将尾、鬃梳成辫状,这种马哈萨克语称“托力阿特”,任何人都不得骑乘、鞭打。

其它习俗

       自从哈萨克人信奉***教后,与之相联系而形成的禁忌很多,最主要的是: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牲畜一般要由男性宰杀。

       吃饭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毡上,不许把两腿伸直。年轻人不许当着老人的面喝酒。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讳抠鼻孔、吐痰、放屁、打哈欠、挖耳朵等不良习惯。

       做客时,忌讳客人骑着快马直冲家门,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骑马快到家门时,要放慢速度。忌持马鞭进毡房,会被误认为是寻衅打架的。忌讳客人从火炉右边入座和坐在火炉的右侧,因为右侧是主人坐的,也不要坐在放食物的木柜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客人的坐位应听从主人的指引;吃饭、喝奶茶时,不能用双脚踩餐布,更不能横跨过去,在餐布收拾之前,最好不要离去。如果临时遇有急事外出,也不能从主人跟前走过,必须绕别人背后走;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走进配餐的地方,忌讳客人乱动餐具,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主人递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都应高兴地接受,喝奶茶不应喝一半剩一半而离席,喝马奶酒也应一饮而尽,不会喝酒也要少许啜上一口,以示谢意,不然会使主人扫兴。就餐前后,主人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乱甩动,应用毛巾擦手,并有礼貌地送还毛巾;如果天色已晚,主人留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否则被主人误会。

        儿媳不能使用公公的马鞍和公公的床位;公公也不能使用儿媳的马鞍和坐儿媳的床位。不能当面数主人的畜群和点牲畜的数目。不要用脚和棍棒打牲畜的头部。不能跨过拴牲畜用的绳子。走路遇羊群要绕道而过。不许乘马进出羊群。严禁从作礼拜(乃玛孜)的人前通过,也不能踏作礼拜的布单子,更不要模仿他们的动作大声说笑。

        按哈萨克族传统习俗,妇女怀孕后,忌食驼肉、驼奶;忌穿驼毛做的衣服。因为母驼孕期一般在12个月,认为饮食了驼奶、驼肉,将会使孕期延长。忌食兔肉,因为兔子是三瓣嘴,认为孕妇吃了兔肉会生下豁唇的孩子。忌食狼咬过的牲畜的肉,因为狼的口水很多,怕因此而生的孩子也会有很多口水。产妇分娩时,忌男人在产房,包括丈夫。接生婆不能是怀孕妇女,认为这样产妇会大出血;忌生过孩子却夭折的人。不许当着父母的面赞美他们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美、俊之类的词。

        在住房附近、水源旁边,礼拜寺、墓地周围,不允许随地大小便。牲畜不能进入墓地。不得在墓地上取土。

        哈萨克人崇拜草和火,因而忌讳拔春天的新草。不允许用脚踏火,不能往火上吐唾沫,不准围着火堆乱跑,不能压灭火苗,更不能往火上撒尿。

        哈萨克人认为每礼拜二、五是不吉利的日子,不能外出。在数目字方面很重视单数,尤其重视“七”和“九”,特别是“七”被他们崇尚敬重。在哈萨克的民间文学作品中,“七”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字,泛指数目之多。如“七天”、“七昼夜”、“七年”等多半是比喻征途的漫长,生活的煎熬、毅力的磨炼。在生活习俗上也常和“七”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哈萨克人在婴儿出生后第7天要举行摇篮礼和命名礼。七代内不准通婚,而联姻的人家必须隔七条河。娶妻的彩礼也是多的为77匹马,中等户为47匹马,下等户为17匹马。人死后,把死者放人墓穴后,每人也必须铲7掀土。第7天要为死者祭祀。在死者生前居住的毡房中点7盏油灯等。甚至有7个客人一同来到门前时,主人也特别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如果其中一人给他们送些礼品时,认为是无上光荣和幸福的事,常将所送礼物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哈萨克族文体娱乐活动


      
      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其娱乐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

赛马

        赛马是哈萨克族人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赛马有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美观。一般用的是五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是成年人。赛奔马也多用五岁以上的马,参加赛马的骑手大多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往往在婚礼和重要的节日里举行,而且经常是最后的压轴节目,也就是说,赛马一结束,庆典也就最终收场。

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马上娱乐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激烈、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马上运动。盛夏时节,牧场绿草如茵,草茂马壮之际,牧民在休闲时,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叼羊活动。

马背拔河

      两个人骑在马上,拉一条两米多长的皮绳,中间地上划一长缍为界,谁骑的马配合得好,谁就可以把对方拉过界河。

摔跤

       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是一种力量和技巧的对抗性运动。每逢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会举行摔跤活动。马上角力,又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二人比力量、比技巧,看谁能把对方从马背上揪下来,或直接拉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

骑马抢布

        这是哈萨克族年轻人锻炼身体骑马本领的娱乐活动之一。布长一米左右,颜色或红或绿。开始时,先由一个小伙子拿着布骑马飞跑,其他人乘马尾追。被追上人发现快要被追上,必须迅速将布交给先追上自己的人,然后大家继续追赶第二次拿到布的人。这样连续不断,犹如接力赛车一样。骑手们跨过河流,越过高山,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险阻,直玩到大家尽兴方罢。这种活动主要是锻炼年轻人骑马的本领和意志。

马上角力

       亦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竞赛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两人比力量、比灵巧,看谁能把对方揪离马背并扔在地下,或抱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比赛时有许多人围观,围观者都希望本部落的选手获胜,不时地为选手呐喊助威。

射元宝
 
       射元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箭射元宝;另一种是用枪元宝。前者是自古相传的选拔神箭手的娱乐活动;后者是近代形成的。古时候用箭射金葫芦,后来改作箭射元宝。其方式是立一高杆,上端拴一横木,把用红绸布包着的元宝用细绳拴在横木的一头,用箭射断吊着元宝的绳子。比赛者从百余步外策马飞奔,到五十步左右处向目标射箭。如射断绳子,元宝落地,则可得元宝,并被人们称为“神箭手”,以后这一活动改为步枪射银币了。

哈萨克族舞蹈



        哈萨克族的舞蹈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生动地反映了哈萨克人们的生活风貌,具有浓厚的牧业生产的各种特点。哈萨克人大多都喜欢跳舞。他们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内心的哀乐。

        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如《走马舞》,紧张有力,表现了草原上骏马奔驰的骄健姿态。其它如挤奶、剪毛、擀毡、编席等生产活动,都在舞蹈艺术中得到表现。

        哈萨克族舞蹈以“动肩”和跳“马步”见长,动律感极强,表现风格粗犷剽悍。

        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如《走马舞》,这是根据名曲《黑走马》创作的舞蹈。舞蹈主要表现的是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骄健姿态。这个舞蹈主要流行在巴里坤县哈萨克族牧区,舞蹈乐曲简捷欢快、节奏明显、跳动幅度较大,旋律悦耳动听。

        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等各种活动都在舞蹈艺术中得到体现。《擀毡舞》就是按民间艺人擀毡工序,把打毛、铺毛、洒水、捆绳、拴绳、晒毡等整个擀毡过程,用舞蹈体现出来的。相应的还有《挤奶舞》、《剪毛舞》等。相似的还有《劳动舞》,哈萨克语称“也翁别克比”,是一个集体舞蹈,表现出忙碌而欢快的劳动场面。
 
        狩猎也是哈萨克人重要的传统生产活动,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他们细致观察各种动物,掌握了动物的各种特性,并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这些都被哈萨克人民编成了舞蹈,丰富了哈萨克人民的舞蹈艺术。如《熊舞》、《斗熊舞》、《瘸熊舞》等舞蹈都表现了哈萨克猎人们猎熊时的情景,惟妙惟肖地模仿出狗熊的各种动作。类似的还有《孤雁舞》、《瘸鸭子舞》等,这些舞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哈萨克族的《鹰舞》,对鹰的刻画非常真实感人。舞蹈把鹰在空中翱翔、在暴风雨中搏击、捕获猎物的动作刻画得十分逼真。从这个舞蹈中使人感受到雄鹰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

哈萨克族节日习俗之网友问答


1、问:我有个同学是哈萨克族 她要来我家,我也不知道她不吃什么 也不好意思问。请各位帮帮忙啊啊啊!!!别最后弄的我像不礼貌似的……

      网友解答:哈萨克族人的禁忌很多,大多与***教有关。他们忌食猪肉和驴肉,忌食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以及狼咬过的动物的肉;也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2、问:中国哈萨克族人是外来民族吗?哈萨克汗国不是在巴尔喀什湖以西吗?

      网友解答:他们跟朝鲜族一样都是清朝中后期迁入中国的外来民族,是归化之民。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地区是准噶尔蒙古游牧的地区。中国政府灭掉了准噶尔,造成北疆及外西北人口真空。所以才有很多哈萨克难民来到中国,是中国无私的接纳了他们(ps:中国政府当时真傻啊),朝鲜族进入东北也是因为东北的人口真空。希望中国政府给哈萨克人身份证上表明他在哈萨克汗国的祖籍,以方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

3、问:哈萨克族来历民族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

     网友解答:15世纪形成的民族。操突厥语,体形则属于蒙古人种。20世纪晚期在哈萨克约有660万人,在中国(主要在新疆)约有110万人,在乌兹别克约有80万人,在俄罗斯约有60万人,在蒙古约有11.3万人。哈萨克人是中亚操突厥语的,仅次于乌兹别克人的第二大民族。
                      哈萨克人是传统的游牧民族,终年住在可移动的圆顶帐篷里(即蒙古包),其构造是可拆卸的木架,上面覆盖毛毯。哈萨克人按季节移居为其牲畜(包括马、绵羊、山羊、牛、和少数骆驼)寻找牧场。日常食品主要是乳制品辅以羊肉。发酵後的马奶(koumiss,马奶酒)和马肉极为珍贵,但通常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毛毯紧贴在蓬架上,使帐篷内外舒

4、问:哈萨克人是不是与俄罗斯亲迎,多於其他突厥民族  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多不多与俄罗斯人结婚  哈萨克是不是突厥人中最亲俄与俄化的民族

     网友解答:首先:哈萨克与俄罗斯没有丝毫亲戚关系,要是硬要说跟谁有亲戚关系,也只能是那些操着突厥语的其他突厥语系民族以及蒙古族。其次:哈萨克与俄罗斯族作为哈萨克斯坦的两个主要民族,结婚的有,而且不在少数,但绝对称不上多。最后,由于政治、经济、历史以及地位位置等原因,哈萨克斯坦不得不亲俄。至于俄化不知道你怎么理解了,只能说语言使用上俄化的严重。

声明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3.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