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是几月几号2022年 入伏怎么算出来的
现在天气逐渐闷热,其实就是三伏天到了,即将步入最热的时候。相信大家对三伏天也不是那么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初伏是几月几号2022年,入伏怎么算出来的相关内容。
初伏是几月几号2022年1
我们常说的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初伏和末伏是固定的10天,只有中伏的时间不确定,一般是10天或20天。中伏的天数与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庚日有关。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是10天。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是20天。
所谓的“庚日”就是带有“庚字”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日子里,“天干地支”记录日序,分别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暹、”这十个天干,和“子、丑、寅、毛、辰、午、未、申、酉、亥、”这12个地支,组成60个单位,每个单位为1天,60天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时间。
每年都有不确定的时间,但可以根据历法计算。从以上算法可以看出,今年夏至和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6月26日、7月6日、7月16日、7月26日、8月5日),所以今年有20天,2022年是加长版,共40天。
初伏(头伏):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至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2022年8月15日至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主要原因是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的时间。因此,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大于地面辐射到空中的热量,因此地面的温度会越来越高。
伏击意味着躺在地上或静止,因为夏天温度太高,出汗更多,人体容易脱水,所以祖先告诉我们,炎热的天气应该安静,不应该移动。同时,少吃冷饮,保持良好的心情,以便有一个好的身体来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因为今年的三伏天很长,我们必须为夏天做好准备。
初伏是几月几号2022年2
“夏至三庚便数伏”。①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②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③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也就是说,今年三伏天又是一个加长版。
据悉,三伏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今年的初伏(也叫头伏)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从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一般来说,“三伏”中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这一时节,全国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实际上,在三伏天开启前,包括我省在内的诸多省份,就已经开启了高温模式。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27日至7月3日,我省出现2次强降雨过程。6月27日至29日受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影响,强降雨集中在怀化中南部、邵阳、娄底、长沙、湘潭、株洲北部及岳阳等地。7月2日至3日受“暹芭”台风北上影响,强降雨集中在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及郴州南部等地。降雨间歇期,我省出现阶段性高温,最高为6月29日桃源38.6℃。
省气象台预计,受“暹芭”台风低压影响,4日至5日我省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6日至9日省内处于大陆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低值区,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高温逐渐发展,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10日开始,全省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气象专家提醒,公众需加强防范“暹芭”台风低压造成的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及城市内涝;防范雷暴大风对水上交通、户外作业或活动的不利影响。
初伏是几月几号2022年3
一般是在每年农历的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每十天为一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第三伏。比如今年的夏至日是在2020年的6月21日,是乙未日,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所以三伏天的初伏就从7月16日开始算。
再过十天,也就是7月26日为第二伏(即中伏)。再过十天(也就是8月5日),也就是第三伏(即末伏),但是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所以得再过十天,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才是第三伏(末伏),也就是8月15日才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所以末伏就是从8月15日至8月24日。一般情况下三伏天是3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是40天。
三伏天的一些风俗习惯主要还是为了防御天气炎热带来的不适应的症状,比如疲劳、乏力、倦怠,胃口差等等,或者防治一些疾病。各地的环境气候不大一样,饮食习惯也不同。比如三伏天,在北方流行“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寓意着福气满满,祈福平安度过夏暑;南方的习俗不太一样,但也类似,比如上海的习俗是“头伏馄饨二伏茶”,但很多地区还是会倾向于喜欢滋补温热类的食物,来补足人体的阳气,比如江西南昌喜欢在三伏天吃鸡肉,徐州的“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长沙的“头伏狗、二伏鸡,三伏吃甲鱼”和杭州的“头伏火腿二伏鸡”等等。都有一定的寓意,防夏日暑邪伤阳,或者冬病夏治做基础。当然在广东地区最流行的就是三伏贴,就是通过在穴位用贴敷配制好的中药,或者艾灸、泡脚,进行防治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
因为三伏天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体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去补充人体的阳气,让身体的阳气达到最充实的状态,同时对于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在这个时候治疗,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也就是冬病夏治。就像冬令进补一样,在冬天储备人体精血津液,夏天充实人体的阳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人体阳气最容易潜伏到体表的时期,体内的阳气非常虚弱,容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反而容易伤了体内阳气,出现拉肚子、呕吐、腹泻等,甚至会加重冬天容易发的疾病。所以三伏天的养生,一定程度上主要是养阳气。
以上就是关于初伏是几月几号2022年,入伏怎么算出来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了,大家要记得防暑哦。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3.本站整理的文章若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